《易经》的作者尚无定论,一般认为是几代人集体创作的成果,经历了漫长的成书过程。
传统上有 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 的说法,即《易经》的成书经历了上古、中古、下古三个时代,由伏羲、周文王、孔子三个圣人完成。其中,伏羲被认为是八卦的创作者,他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生活实践,创立了太极八卦。周文王姬昌在被囚禁期间,将八卦两两重叠,推演成六十四卦,并作了卦辞。之后,周文王之子周公旦整理编撰了爻辞。而春秋时期的孔子及其弟子则作了《易传》,又称 “十翼”,是对《易经》古经的哲学阐释和发挥。
不过,也有一些其他的观点和争议。例如,关于八卦的作者,汉以来学者多尊伏羲作八卦一说,但伏羲为神话时期人物,其真实性难以考证。对于卦辞和爻辞的作者,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周公旦所作,而非周文王。此外,还有人认为《易经》的形成是众多卜筮者在长期的实践和传承过程中共同努力的结果。